2)431 携手共进(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

  此外,他们还做了大量的器件稳定性研究,包括在空气中制备器件、对器件进行持续光照、器件在手套箱中长时间避光保存、器件在恒温恒湿的空气中长时间保存等条件下的光电效率随时间变化曲线,非常的详尽。

  同时,他们文章中的插图画的也确实不错,不是直接从ORIGIN软件中导出的那种,看起来很是精致,明显是经过后期二次制作的,不知道是学生自己做的图,还是专门找承接这种业务的公司制作的,抑或者是自己组里养了一个专业的美工。

  对于大课题组,尤其一些人比较多的研究所来说,分工会比较细致,专门养一个实验室管理员、安全员或者美工,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

  当然,就算有自己的美工,一般也是兼任的,毕竟一个课题组也没那么图可修。

  就像组里的田晴一样,平常忙着自己的科研工作,当需要制作封面文章的封面,或者投稿高档次文章的时候,就会被拎出来画图、改图。

  把徐正宏课题组的《焦耳》文章看完一遍后,许秋整体上觉得还行,不过总觉得还是稍稍的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许秋认为他们这个工作如果是发AM、EES、JACS、NC这个级别的期刊属于正常,发《焦耳》的话,有些许的勉强,毕竟12%的效率在现阶段的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且他在这篇文章中也没有看到太多新的东西出来。

  如果自己是审稿人的话,多半会给出拒稿的意见。

  不过,现在人家文章都已经发表了,许秋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影响一篇文章最终会发表在什么期刊上的因素有很多,文章本身的质量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多数文章来说,这方面的因素占比可能还不到五成。

  许秋也大致分析了一番徐正宏这篇《焦耳》文章能够发表的原因:

  可能是单纯的运气好,遇到的审稿人都比较NICE;

  或者是大组光环,大佬的名字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一挂,何人敢拒我的稿;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也可能是因为《焦耳》期刊在收稿方面,比较侧重于有机光伏领域,对有机光伏领域的文章质量要求偏低一些,类似的比如NC,对于偏向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要比纯材料方面的工作更欢迎一些;

  抑或者《焦耳》是新刊,比较缺稿件,刚好邀请了徐正宏给他们期刊投稿,就像之前邀请了魏兴思写综述一样;

  还有可能是《焦耳》喜欢一些有噱头、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徐正宏这里用到了“经典给体P3HT”、“多种稳定性测试”等概念,还把文章配图弄得很精致。

  想到这里,许秋突然灵机一动,不管是什么原因,自

  请收藏:https://m.hwdb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